2023年,山东省合并中职学校15所,终止办学中职学校13所;2024年,山东将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进一步消除“空、小、散、弱”中职学校。除山东外,云南等地也在推进中职学校“撤改并”,江西表示“省级原则上不再举办中等职业学校”。
这些举动引起各方对中职学校招生办学、普职分流等“老生常谈”问题的热议。中职学校为何要“撤改并”?“撤改并”后是否对普职分流有影响?中职校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力度加大
“撤改并”是中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通俗表达。各地对生源少、规模小、质量弱的中职学校,因地制宜、因校施策,采取终止办学、合并、托管、集团化办学或改制综合高中等方式,加快整合分散的、有限的中职教育资源,以期优化职业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练促学”提升职业技能 马希平 摄
“撤改并”并非这两年才有。近年来关于中职学校的布局结构调整各地一直在进行,尤其是202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后,各地开始着力解决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普遍不达标问题,中职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力度也在加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由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不断高端化,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倒逼职业教育体系不断作出调整,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也急需调整,增强适应性和服务力。
整合升级有限资源,为区域经济服务
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中职教育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产业结构迭代升级、适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的适宜之举,是自我调适、自我革命。
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历史欠账较多,有些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不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实习实训设备、教学设施、专业课教师等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严重不足。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成为迫在眉睫必须完成的任务。
另外,随着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中职学校受到的冲击自然也不小,按照原来设计布局的中职学校呈现出分散和不适应的状态,为此,推动区域内中职学校“撤改并”就成为首选的改革途径。
重庆校企合作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 秦廷富 摄
在中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些地方将中职学校的统筹权从县级政府上移到地市级政府,便于从更宏观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来审视和调整中职学校布局。地级市有更为丰富的产业结构布局,可以从更大范围来统筹学校布局、确定学校开设专业以及招生规模等,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区域经济服务更为有力、与地方产业匹配更为精准。同时,地市级政府也可以为中职学校办学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财政经费保障和师资力量配备。
补齐职教短板,缓解普职分流焦虑
不少人认为,中职校“撤改并”后,中职学校减少,普职分流焦虑会有所缓解。其实,普职分流焦虑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我们不应该将中职学校“撤改并”与普职分流焦虑关联在一起。
试想一下,如若取消中职学校,就没有普职分流焦虑了吗?到高等教育阶段,人们仍会有分流焦虑,到那时候焦虑的就是能不能考上大学、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只是把焦虑时间后移到高等教育阶段而已。所以,分流焦虑的本质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
同时需要指出,“撤改并”只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步。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提高中职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才是根本之道。
其一,围绕产业谋划专业布局。紧盯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确有中职毕业生需要的职业岗位开设专业,对劳动力市场不需要中职毕业生的相关专业及时裁撤和停牌,推动职业教育紧密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消弭学生学业与就业、谋业之间的隔阂。
其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动教师深入生产服务一线,跟岗挖掘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梳理课程教学的知识点、技能点,绘制知识图谱、技能图谱。邀请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技能大师真正参与课程改革中,深化专业课程内容改革,改出新的面貌,达到新的高度,使学生课堂所学有源头活水,实现学校所学与工作所需无缝对接。
其三,革新教学材料的呈现形态。探索开发数字教材,通过富媒体、融媒体等形式将生产一线实际中说不清、道不明的经验性知识生动、直观地表达出来,将技术能手、行家里手丰富的高超操作技能挖掘出来,练就学生真本领、硬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可见,提高中职办学声誉,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补齐我国教育体制发展中的职教短板,才是缓解教育分流焦虑的根本。
(作者:聂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转自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