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职函〔2022〕22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职院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22〕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将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把学习领会和宣传贯彻《实施意见》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深刻理解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准确把握《实施意见》对教育系统提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落实重点任务的分管负责同志和负责部门。
二、确保政策落地。《实施意见》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层次职业院校的重点任务,省教育厅已根据文件要求,制定形成任务清单(详见附件1、2、3、4)。各地各校要对标任务清单,认真制订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与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本地本校实际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实施,不折不扣把各项要求融入到职业教育发展和办学治校各个方面,为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注重总结宣传。各地各校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认真总结学习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经验做法,“十四五”期间每年年底将本年度工作总结报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
省教育厅将对各地各校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情况进行公布,并纳入相关教育督导和激励项目,对工作有力、落实到位、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学校进行宣传,对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附件:1. 省教育厅重点任务清单.doc
2. 设区市教育局重点任务清单.docx(略)
3. 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任务清单.docx
4.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任务清单.docx(略)
省教育厅
2022年6月6日
附件1
省教育厅重点任务清单
一、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强化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工作机制。(责任处室:职教处、社政处、学生处、体卫艺处)
2.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责任处室:职教处)
3.完善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将有关结果作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责任处室和单位:职教处、考试院、督导室)
4.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建立高职院校技能抽查和实习报告抽查制度。(责任处室:职教处)
5.发挥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作用,优化省级赛项设置,扩大学生参赛范围。将世界技能大赛要求、职业标准与教育教学融合,培养一批年轻技能大赛选手和行业技能领军人才。(责任处室:职教处)
6.根据国家部署组织实施省职业教育教材规划,按程序设立省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奖,支持职业院校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建设10个左右省级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基地,推动提高全省教材建设科学化水平。(责任处室:职教处)
7.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建设100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和5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责任处室:职教处)
8.办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大赛和职业能力大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责任处室:职教处)
9.系统研制实施各层次职业教育的省级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技能教学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责任处室:职教处)
10.根据院校类型、教育层次和发展定位,制定相应质量评价标准。鼓励各地会同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制定更加契合生产一线的职业教育地方标准。优化改进省级质量年报发布制度,建立质量年报第三方评价反馈机制。(责任处室和单位:职教处、评估院)
11.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新任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入职培训制度和教师跟岗实践制度。(责任处室:教师处、职教处)
12.支持高水平大学开设职业技术师范相关专业,加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力度。(责任处室:高教处、教师处、职教处)
13.按标准核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人员总量。加快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将企业实践经历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责任处室:人事处、教师处、职教处)
14.遴选一批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支持职业院校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支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责任处室:教师处、职教处)
二、统筹各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5.指导各地加强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进一步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标准化、优质化建设水平。(责任处室:职教处)
16.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指导地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人员力量配备。(责任处室:教师处)
17.合理配置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适度扩大综合高中班试点范围。(责任处室:职教处、基教处)
18.支持苏锡常都市圈试点中等职业学校统一招生录取。(责任处室和单位:职教处、发规处、联合学院)
19.推动建设100所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300个优质专业,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责任处室:职教处)
20.进一步增强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示范辐射作用,建设50所左右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200个省高水平专业群,引领带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责任处室:职教处)
21.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建设20所左右五年制高职标杆学校和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责任处室和单位:职教处、联合学院)
22.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责任处室:发规处、职教处)
23.高标准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打造更多省高水平本科专业和重点学科。(责任处室:职教处)
24.系统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专科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责任处室:职教处、高教处、研究生处、发规处、学生处)
25.进一步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教高考”招生规模。(责任处室和单位:职教处、发规处、学生处、考试院)
26.合理确定中职专科、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招生规模,适度扩大专科本科贯通培养招生规模,鼓励本科学校适当扩大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规模,按照专业大致对口原则,指导应用型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学校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责任处室:职教处、发规处、学生处)
27.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积极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十四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就学的比例持续保持在70%以上,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保持在同期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体规模的30%左右。(责任处室和单位:职教处、高教处、发规处、研究生处、联合学院)
28.按国家要求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设300个左右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在综合高中班基础上探索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责任处室:职教处、基教处)
29.推动更多职业院校参与“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责任处室:职教处)
30.鼓励职业院校学生注册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推动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培训的学分认定和累计。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支持职业院校服务属地开展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联合社区(街道)共同建设社区教育基地或举办社区学院。到2025年,省高水平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年培训人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责任处室:语继处)
三、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创新
31.紧扣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通过新建、改建打造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院校。(责任处室:发规处、职教处)
32.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引导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需求,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物联网、高端装备、智能电网、工程机械、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适度超前进行专业布局,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专业改造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增设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定期发布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与区域、产业吻合度预警报告。(责任处室:职教处)
33.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涉农专业招生力度,精准高效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责任处室:职教处、语继处)
34.贯彻《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各方深度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和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产业学院。发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机制。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发展。(责任处室:职教处、发规处、财资处、政法处)
35.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和质量评价。推动职业院校依托优势专业与相关领域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建设一批覆盖全产业链、辐射区域发展的职教集团,打造一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责任处室:职教处)
36.推动校企合作开发与产业岗位群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深入实施职业院校产业教授选聘计划,每年从行业企业选聘200名左右的产业教授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到2025年,建成50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20个公共实习实训中心(平台)、30个紧密型职教集团。(责任处室:职教处)
37.推进产业园区、行业企业、职业院校、金融机构等加强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围绕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等开展研发,联合组建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服务平台。(责任处室和单位:科技处、科技发展中心)
38.推动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相关合同经认定登记的,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规定给予科研人员的现金奖励,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责任处室和单位:科技处、人事处、教师处、科技发展中心)
四、打造江苏职业教育品牌
39.强化各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衔接、能力培养、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一体化设计,构建人才培养一体化体系。(责任处室:职教处)
40.加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更好融入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助力打造职业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标杆。(责任处室:政法处、职教处)
41.充分利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着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养和培训工作,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责任处室:语继处、职教处)
42.深入落实《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部省共建机制作用,通过打造一批标杆项目,努力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具有江苏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责任处室:职教处、各相关处室)
43.深化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探索专业联盟、教学共同体等新型方式,推动跨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责任处室:办公室、职教处)
44.深化中外合作交流,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促进高职院校外国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积极引进国际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开发本土化国际职业证书考核标准,输出国际可通行的教学标准。实施江苏职业教育“郑和计划”,推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企业携手“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支持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拓展办学内涵。(责任处室:对外合作与交流处、职教处)
五、保障措施
45.全面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职业院校党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责任处室:秘书处、组织处、社政处)
46.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工作,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解决重要问题。(责任处室:秘书处、各相关处室)
47.完善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地区激励办法,将职业教育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纳入对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重要内容。(责任处室:职教处、督导室)
48.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与动态调整机制,实行财政性经费与专业大类、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因素挂钩的拨款方式,强化职业教育财政保障,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须适当高于当地普通高中,高水平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享受普通本科同等水平,五年制高职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力争到“十四五”末达到省定标准。鼓励各地在省下达的新增专项债券限额内,将职业教育领域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落实职业教育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互利共赢。(责任处室:财资处、发规处)
49.加快建设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风险全过程管理机制,实现学生实习实训保险全覆盖。(责任处室:职教处、安稳处)
50.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社会支持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责任处室:职教处、政法处)
51.结合职业院校特点,选优配强职业院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责任处室:组织处)
52.充分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建设标准等。(责任处室:职教处)
53.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与教育数据共享,建立毕业生升学及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公布反馈机制。(责任处室和单位:招就中心、职教处、学生处)
54.制定市、县(市、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标准。(责任处室和单位:职教处、评估院)
55.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综合考核制度,重点评价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责任处室:组织处、各相关处室)
56.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宣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注重挖掘职业院校优秀师生、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典型事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责任处室和单位:办公室、职教处、报刊总社)
附件3
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任务清单
1.切实推进“五育”并举。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理论课建设,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科学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建设专业化工作队伍。加强艺术类、体育类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注重美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实习实训、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系统开展劳动教育。
2.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情,改进文化课教学方式,加强通识教育,夯实学生文化基础。
3.加强实践性教学,科学合理安排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
4.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加快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式。
5.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组织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提升综合能力。
6.打造一批在线开放课程,结合本校实际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7.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扩大学生参赛范围。
8.组织参加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大赛和职业能力大赛。
9.建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10.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推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加强人才培养过程跟踪管理。
11.优化改进校级质量年报发布制度,建立质量年报第三方评价反馈机制。
12.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和激励办法,将企业实践经历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培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3.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结合本校实际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14.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符合条件的学校)。
15.建设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
16.参与“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
17.组织学生注册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18.组织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服务属地开展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联合社区(街道)共同建设社区教育基地或举办社区学院。
19.主动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需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适度超前进行专业布局,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20.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产业学院。
21.依托优势专业与相关领域龙头企业深入合作,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建设职教集团,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22.实施产业教授选聘计划,每年从行业企业选聘一批产业教授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23.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
24.推进农村劳动力培养和培训工作,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
25.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水平,建设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26.全面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党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27.加强学生实习风险全过程管理。
28.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宣传职业教育发展成果。